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请悉知。
抗美援朝打到第二次战役那会儿,有个细节说出来让人咂舌:美军的飞机一天能飞上千架次在天上转悠,连鸭绿江上的桥都炸了好几轮,可中国大部队就是像隐身了一样,几十万兵力硬生生从他们眼皮子底下过去了。
这不是神话,是实打实的操作。
美国人看着地图拍脑袋:“中国军队撑死也就几万人。”结果他们是拿几万人打几十万人,还以为能提前回家过圣诞节。
说到底,这场仗不是光比钢铁、飞机、炸弹,更是脑子里的事儿。
麦克阿瑟那阵子挺得意,刚从仁川登陆把朝鲜局势翻了个个儿,结果中国志愿军第一次出手,就让他吃了个闷亏。
他本来以为中国不会真打,结果是人家一拳打在他脸上。
可等到第二次战役,他又犯了同样的错误,甚至更离谱:觉得中国人是唬人的,真打还是不敢打。
那时候新中国刚建一年多,百废待兴,谁都觉得不会主动出兵。
但彭德怀不是一般人,他是那种你以为他不会动手的时候,他已经把你围住了。
他不急,先让你走,走到他想让你走的地方。
他不是在打仗,是在下棋。
第一次战役刚结束,中国这边就琢磨下一步怎么打。
彭德怀一看,美军虽败,但退得快,己方追不上,而且好多主力部队还没真正碰上敌人。
那怎么办?不追,反而撤,撤得像真打不动似的。
敌人一看,好嘛,这帮人估计是打累了,又没补给,撑不了几天了。
11月上旬,志愿军就开始安排战场了,西线、东线都在准备。
西线部队边打边撤,看见小股敌人就缠一缠,看见大股敌人就绕开,往北撤。
敌人以为咱们是打不动了,其实是把他们往圈里引。
东线这边,9兵团那时候刚刚秘密入朝,三十万兵力从鸭绿江悄悄过江,一路往长津湖方向集结。
每天都是大雪天,大山大岭,战士们穿着单衣,靠冻土挖灶做饭,悄无声息,没让美军察觉动静。
这时候的麦克阿瑟,一边在东京开作战会议,一边盯着地图分析。
他判断说,中国不可能再派大部队过来,自己前线的敌人最多就六七万人。
为啥这么判断?因为中国那边啥动静都没有,飞机轰炸了那么久,也没发现运输车队,也没发现新兵源入朝。
他们太相信自己的空军了,觉得天上有人罩着,地面就稳了。
而另一边,彭德怀非常清楚这个时候敌人是最容易犯错的。
他让部队继续撤,甚至连小规模反击都不打,营造出一副“我们真的扛不住了”的样子。
这时候敌人果然上当了,判断说志愿军已经没力气再战,准备发动最后总攻。
东线的美军第10军、南朝鲜部队、英国旅、土耳其旅都开始往北推进,目标是越过长津湖,和西线在江界附近会合,一举合围中国军队。
他们甚至在想,圣诞节能不能回去。
部队士气挺高,一路推进得挺顺,谁也没想过,这正是对方希望的。
11月下旬,陷阱合拢。
这一天,美军刚刚到达所谓的攻击起始线,志愿军已经把主力安排好了,东线西线都在准备动手。11月25日,志愿军发起突然反击。
长津湖那边的战斗最惨烈,志愿军9兵团的战士们穿着单衣打零下几十度的仗,冻死一大片,但硬是把美军第1陆战师包围在山沟里。
西线这边,志愿军几个军从四面包抄,把敌人切成数段。
敌军措手不及,节节败退。
麦克阿瑟懵了。
他原本是想一举结束战事的,结果反被一锅端。
他没想到中国的兵力会这么多,更没想到这么多部队能悄悄集结不被发现。
他开始在作战室里大发雷霆,甚至提议使用核武器,但华盛顿那边没同意。
接着,他被解除指挥权。
这一仗打下来,美军在东线损失惨重,西线被迫全面后撤。
志愿军的伤亡也不小,尤其在长津湖,很多战士是冻死的,但他们完成了任务,把一个世界头号强国的军队给打退了。
这不是靠运气,而是靠提前布局、精准判断和钢铁般的意志。
说到底,这场仗中国人赢在哪?不是武器比人家好,也不是兵力压倒性多。
是判断准,耐得住性子,能在敌人最得意的时候出手,让他措手不及。
彭德怀就像一个钓鱼人,耐心地放线、撤线、藏线,最后一下收竿,敌人连怎么上钩的都没弄明白。
再看麦克阿瑟,他不是没有能力,他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绩是实打实的。
但这次,他太相信自己的经验,太依赖情报和空军,太看低对手。
他觉得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刚成立的国家,没经验、没装备,不敢真打。
结果这次对手不是怕打,而是太会打。
志愿军这边,很多战士是从南方来的,一到朝鲜就面对冰天雪地,穿着单衣打长津湖,冻得手都拿不住枪。
有战士冻死时还保持着战斗姿势,被发现时身体僵硬地趴在雪地上,枪口对着敌人。
那不是电影,是战场。
也不是献身精神的口号,而是真实发生的事。
每个军、每个师、每个连队的调动都是一环套一环的,东线的包围、西线的合围,全靠前期的布局和敌人的误判。
志愿军在敌人面前装出一副“打不动了”的样子,就是为了引他上钩。
等敌人走到预定位置,突然发动攻击,打他个措手不及。
战斗结束后,中国军队并没有一口气打到三八线,而是再次停下来整顿。
这不是因为打不动,而是因为要稳,要看清局势再动。
整个第二次战役,不光是兵打得好,关键是脑子用得清楚。
说到底,这场仗的胜负,不是飞机大炮决定的,而是人。
能不能判断准敌人,是不是敢放下手里的短期胜利,耐得住性子布局,敢不敢在对手最放松的时候打他一闷棍。
这仗打完,世界上对中国的看法变了,中国也在这场仗里学会了怎么在大国博弈中站稳脚跟。
:就说句大实话吧,志愿军能赢这仗,是因为他们敢打、能忍、用脑子。
不是说人家美军不强,而是咱们更能吃苦、更会算账、更明白啥时候该出手。
那时候的中国兵,穿着破棉袄、吃着冻土豆,也能打赢穿着羊毛大衣、吃着热食的敌人。
不靠天,不靠运气,靠的是人心和胆量。
参考资料:
《抗美援朝战争史》,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,解放军出版社,2000年
《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役战例选编》,解放军出版社,1998年
《麦克阿瑟回忆录》,道格拉斯·麦克阿瑟著,军事译文出版社,1986年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!